稳字当头促恢复 积厚成势谋发展
- 发布日期:2023-03-29 10:19
- 浏览次数:
阿拉善盟统计局局长 樊瑛
2022年,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盟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实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总体平衡。最新发布的《2022年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丰富的统计数据记录了过去一年全盟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
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22年,面对困难局面,全盟及时对接落实国家、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针对性出台稳经济政策包。全盟经济稳步增长,产业链逐步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人均GDP达到150848元,增长1.7%,较全国、全区分别高65150元和5437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2427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1.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9%。
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252.5公顷,增长3.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其中制造业增长8.0%,继续引领全盟工业增长。服务业稳步恢复,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3.0%,降幅持续收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设立市场主体607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7%。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增加值快于GDP增长,占全盟经济总量达到60%左右,比重稳步提升。
保粮食能源安全力度加强。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141870.3吨,同比增长4.2%。小麦、玉米产量分别增长0.6%和4.1%。能源供给保持稳定,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72.5%。
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年末全盟常住人口2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2.72%,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32‰;人口死亡率为6.45‰。
二、抓住科技创新“动力源”,新兴动能持续集聚
2022年,全盟不断搭建创新平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力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发展众创空间,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兴蒙”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
科技创新更趋强劲。截至2022年底,全盟全年认定备案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77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同比2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4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同比123% ,实现倍增目标;新认定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家。全年专利授权量494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3.9%。
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增强。全盟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5.3%,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0%。新动能投资领域增长较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6倍。线上消费延续较快增势,全盟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5倍。
三、打好需求拉动“组合拳”,投资消费持续恢复
2022年,全盟全力稳投资、促消费、保市场主体。开展抓项目稳投资、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出台《阿拉善盟促进消费2022年实施方案》,口岸贸易加速恢复。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9倍、49.6%,对整体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6.7%。重大基础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全盟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较上年增长4.5%;完成投资增长70.7%,高于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3.6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亿元,同比下降1.0%。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3.7%、23.5%和6.3%;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增长,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7%和41.4%。
对外贸易全面恢复。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0.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3.8%,其中:进口额30.2亿元,增长89.6%,出口额20.5亿元,增长128.8%。
四、绘就碧水绿妆“新画卷”,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22年,全盟全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坚决有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编印黄河、黑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阿拉善盟生物多样性白皮书》等重要规划,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盟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持续显现,全年全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1%,较去年同期提升6.4个百分点,地表水各考核断面三类水体比例和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核与辐射安全贮存率和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全盟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完成营造林面积4.2万公顷,全盟森林覆盖率8.37%,全年水资源总量7.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7%。
五、画好幸福社会“同心圆”,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2022年,全盟全力惠民生、兜底线、防风险、抗疫情,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75元,比上年增长5.5%,快于GDP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29元,同比增长5.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66元,同比增长5.8%。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6,比上年同期缩小0.01。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居民就业稳步推进,全盟城镇完成新增就业277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11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就业659人。登记失业率为3.46%,实现全年控制在6%以内的预期目标。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增长29.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比上年增长2.8%。兜底性政策持续推进,年末共有139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7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固推进,学校数量较上年增加2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盟共有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9.6%。医疗卫生事业平稳有序,年末全盟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7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490张,卫生技术人员2566人。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