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日期:2016-07-28 12:12
- 浏览次数:
阿拉善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我盟各地沉着应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物价涨幅回落、民生明显改善、结构优化、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按可比价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67亿元,分别增长8.5%、26.1%和2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047元,比上年增长26.3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195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4:69:27调整为4:75:2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6.6%,比上年上涨6.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来看,呈现“两跌三平三涨”态势。“两跌”是指衣着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分别下跌2.3%和0.6%;“三平”是指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基本与上年持平;“三涨”是指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17.1%、8.9%和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108.6%。
表1 2008年各类价格指数
指 标 |
指数% |
比上年上涨(%)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6.6 |
6.6 |
食 品 |
117.1 |
17.1 |
烟酒及用品 |
100.1 |
0.1 |
衣 着 |
97.7 |
-2.3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3.0 |
3.0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0.2 |
0.2 |
交通和通信 |
100.8 |
0.8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4 |
-0.6 |
居住 |
108.9 |
8.9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07.7 |
7.7 |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108.6 |
8.6 |
年末全盟就业人员111369人,比上年末增加5491人,增长5.19%。其中:第一产业39009人,增加295人;第二产业19895人,减少7996人;第三产业52465人,增加1319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253449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0385万元,上划中央收入124642万元,上划自治区收入18422万元,分别增38.1%、51.8%和37.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6491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增幅较高的支出有:文化体育与传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20.3%、63.0%、42.9%和3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应对危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工业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物价仍在高位运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380公顷,比上年增播968公顷。其中:粮食、油料、蔬菜和药材类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瓜类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6.2:3.9:1调整为14.6:8.6:1。随着播种面积增加和单产的提高,产量增大。全年粮食总产量155142吨,比上年增产25142吨,增长19.34%。其中:玉米产量增长25.38%。油料产量16592吨,增产4269吨,增长34.64%,棉花产量2817吨,减产796吨,蔬菜产量8444吨,减产2972吨,瓜类产量107645吨,减产13745吨,分别下降22.03%、26.03%和11.32%。
表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
吨 |
155142 |
19.34 |
小麦 |
吨 |
10719 |
-21.76 |
玉米 |
吨 |
136467 |
25.38 |
薯类 |
吨 |
658 |
-61.13 |
油 料 |
吨 |
16592 |
34.64 |
棉 花 |
吨 |
2817 |
-22.03 |
药材类 |
吨 |
1258 |
-11.60 |
蔬 菜 |
吨 |
8444 |
-26.03 |
瓜 类 |
吨 |
107645 |
-11.32 |
2008年我盟搬迁转移安置农牧民613户2026人,解决贫困人口2622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78.27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减少1.49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38.51万头(只),占存栏总头数的77.70%。牲畜出栏43.98万头(只),出栏率24.67%。全年肉类总产量15485吨,减产1328吨;奶类总产量8008吨,增产1064吨;羊毛产量800吨;羊绒产量297吨,基本与上年持平。
表3 牲畜存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8年 |
比上年增长(%) |
大牲畜存栏 |
|
|
|
6月末 |
万头 |
8.49 |
-6.98 |
#骆驼 |
万峰 |
7.21 |
-6.65 |
12月末 |
万头 |
6.99 |
-3.71 |
#骆驼 |
万峰 |
5.85 |
-2.04 |
小牲畜存栏 |
|
|
|
6月末 |
万只 |
168.19 |
-0.91 |
#山羊 |
万只 |
120.79 |
-0.70 |
12月末 |
万只 |
131.25 |
0.50 |
#山羊 |
万只 |
94.35 |
0.68 |
猪存栏 |
|
|
|
6月末 |
万口 |
1.59 |
78.62 |
12月末 |
万口 |
1.45 |
54.26 |
肉类总产量 |
吨 |
15485 |
-7.90 |
#猪肉 |
吨 |
1642 |
22.35 |
牛肉 |
吨 |
275 |
-18.88 |
羊肉 |
吨 |
11418 |
-0.17 |
奶类总产量 |
吨 |
8008 |
15.32 |
绵羊毛 |
吨 |
485 |
-4.15 |
山羊毛 |
吨 |
315 |
5.00 |
山羊绒 |
吨 |
297 |
0.34 |
山羊皮 |
万张 |
49.32 |
5.47 |
绵羊皮 |
万张 |
20.96 |
19.02 |
驼绒 |
吨 |
230 |
-16.36 |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400公顷,比上年增加6334公顷,增长62.92%。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452公顷,比上年增加186公顷;飞播造林面积4733公顷,比上年减少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1.79万公顷,下降1.58%。森林覆盖率4.10%。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2.61万千瓦,增长16.9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304吨,降1.21%;农牧区用电量9979万千瓦小时,增11.66%。本年有效灌溉面积达74.2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8.58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0.7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5.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9.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21.62亿元,增长32.0%。主要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增幅较高的有原煤、烟煤、自来水、生铁、染料和无毛绒,分别增长33.10%、81.30%、64.02%、54.40%、58.50%和82.30%,产量比上年下降的有饮料酒、水泥、黄金、硅铁、焦炭、金属镁、塑料制品、铁矿石原矿量、盐酸、硫酸钠、水泥熟料、原盐、洗煤。
表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08 年 |
比上年增长% |
原 煤 |
万吨 |
621.59 |
33.10 |
原 盐 |
万吨 |
220.63 |
-1.10 |
纯 碱 |
万吨 |
33.30 |
-4.90 |
染 料 |
万吨 |
2.98 |
58.50 |
铁合金 |
万吨 |
27.18 |
10.60 |
水 泥 |
万吨 |
36.79 |
-30.40 |
焦 炭 |
万吨 |
289 |
-20.40 |
生 铁 |
万吨 |
65.36 |
54.40 |
洗 煤 |
万吨 |
215.26 |
-1.70 |
水泥熟料 |
万吨 |
52.73 |
-2.40 |
石墨及炭素制品 |
吨 |
36218 |
49.10 |
无毛绒 |
吨 |
113 |
82.30 |
无烟煤 |
万吨 |
419.59 |
18.00 |
烟 煤 |
万吨 |
202 |
81.30 |
黄 金 |
千克 |
526 |
-27.30 |
碳化钙 |
万吨 |
8.60 |
29.20 |
2008年1-11月,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0.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8%;实现利润9.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40.0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49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51亿元,是上年同期的两倍。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78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全盟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4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9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71.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5.83亿元,增长14.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2.25亿元,下降16.65%;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20亿元,增长5.9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3.25亿元,是上年的2.74倍;私营经济投资10.55亿元,增长1.00%;其他投资12.58亿元,是上年的1.91倍。
在全盟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41亿元,为上年的2.12倍;第二产业投资57.33亿元,增长19.68%。其中:工业投资56.56亿元,增长18.23%;第三产业投资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2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05亿元,为上年的2.07倍。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6%。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2.74亿元,县以下零售额3.43亿元,分别增22.58%和19.5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0.48亿元,零售业零售额20.7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79亿元,分别增6.00%、22.70%和21.81%,其他行业零售额0.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5%。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7190万美元,比上年增19.8%。其中:出口额2519万美元,比上年降2.1%;进口额46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2%。主要出口商品有金属钠、氯酸纳、无毛绒、食用盐、建材等。策克口岸进口原煤190万吨,增57.02%。全盟实际利用外资488万美元,同比增长9.66%。
年内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1.32万人次(含一日游游客),比上年增长29.68%,其中:入境旅游者1.8万人次,国内过夜旅游者69.6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9.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21亿元,比上年增45.09%。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2008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69.93万人,货运量123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4.81%和3.07%;客运周转量48457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30722万吨公里,分别增4.22%和6.30%。年末公路总里程达708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530公里,等外公路517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45公里,一级路85公里,二级公路278公里。全盟23个苏木镇全部通路。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3.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 2.6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370万元,比上年增17.60%。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2.43万门,增3.40%。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74439户,降14.76%;移动电话用户186523户,增20%。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60962户,增7.49%。互联网络用户23454户。全盟电话普及率达11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7部/百人。
七、金融、保险业
2008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64亿元,比年初增加35.51亿元,增长52.12%。其中:企业存款29.25亿元,储蓄存款49.11亿元,分别增长71.89%和30.43%。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19亿元,比年初增加7.82亿元,增长7.86%。其中:短期贷款43.95亿元,降3.34%;中长期贷款51.59亿元,增长15.1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87.28亿元,降0.56 %,现金支出200.92亿元,降0.59%,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3.65亿元,比上年降0.97%。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6062万元,比上年增23.49%。其中:财产险6585万元,人寿险9477万元,分别增12.22%和32.75%。全年保险业赔付额3670万元,比上年增38.44%。其中:财产险3317万元,寿险353万元,分别增47.29%和降11.5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8年全盟共有各类学校52所,招生6753人,在校学生31876人,毕业生7442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招生1991人,在校学生11903人,毕业生3938人;小学21所,招生1939人,在校学生14128人,毕业生689人;幼儿园9所,招生835人,在校学生2126人,毕业生626人。年内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控制在0.2%以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书教人。全年有2105人参加各类高考,录取1456人,其中:各类本科录取515人,录取率为24.47%;专科录取941人,录取率为44.7%。全盟专本科录取率为69.17%。
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7项,全部为应用技术成果。全年专利申请量4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0项,年内签订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9189万元,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27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38座,调频转播发射台5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8822座,微波站24个。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23个。广播覆盖人口16.48万人,覆盖率达89.81%,电视覆盖人口16.66万人,覆盖率90.79%,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0228户,图书馆藏书16.15万册。全年出版报纸212.8万份,其中:《阿拉善日报》212万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8000份。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不包括嘎查、村卫生室)172所,
其中:医院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所,卫生院42所,门诊部1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2所,妇幼保健机构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所,卫生监督所4所,采血机构1所。病床832张,卫生技术人员1615人,执业医师670人,执业助理医师152人,注册护士393人。拥有嘎查、村卫生室17所,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8人。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7.84万人,体育人口比例达42.65%。全盟体育健儿参加全区体育比赛获奖牌16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4枚,其他奖牌7枚。
十、环境保护
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358.8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盟拥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42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9.87%;拥有工业废气治理设施163套,工业废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42491.01吨,工业粉尘去除量55115.2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1692.75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2.0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38.96万吨,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379.07吨,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4409吨,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1707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盟总人口22.05万人,比上年增加0.32万人。其中,女性10.7万人,城镇人口16.5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2万人,出生率8.96‰;死亡人口0.11人,死亡率4.89‰;人口自然增长率4.0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1元,比上年增加2502元,增长20.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69元,比上年增加997元,增长19.66%。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3.71%,农牧区为33.28%。城镇居民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0.44部/百户,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99.55台/百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38.58台/百户。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表5 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项目 |
计量单位 |
2008年 |
比上年增长% |
城镇居民: |
|
|
|
家用汽车 |
辆 |
14.28 |
170.45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20.2 |
-1.56 |
电冰箱 |
台 |
98.76 |
平 |
空调器 |
台 |
5.1 |
19.44 |
淋浴热水器 |
台 |
58.63 |
4.18 |
移动电话 |
部 |
191.51 |
-0.05 |
家用电脑 |
台 |
38.94 |
8.50 |
摄像机 |
架 |
1.95 |
150.0 |
钢琴 |
架 |
1.21 |
11.01 |
微波炉 |
台 |
26.23 |
8.34 |
健身器材 |
套 |
5.17 |
18.31 |
农牧民: |
|
|
|
电冰箱 |
台 |
42.5 |
36.0 |
汽车 |
辆 |
32.5 |
平 |
空调 |
台 |
2.5 |
100 |
摩托车 |
辆 |
135 |
-0.92 |
移动电话 |
部 |
141.25 |
-8.13 |
电话机 |
部 |
78.75 |
34.04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00 |
2.56 |
家用计算机 |
台 |
2.5 |
150 |
影碟机 |
台 |
36 |
5.88 |
热水器 |
台 |
5 |
100 |
照相机 |
架 |
22.5 |
28.57 |
年末全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2659人,比上年增加1606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9591人,比上年增加250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59名,为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306.14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3403人,比上年增加1396人。年内全盟城镇低保户3060户5654人,发放低保资金1434万元。农牧区低保户2174户5281人,发放低保资金655万元。各类优抚对象518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4个,床位182张,收养人数109人,福利企业5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64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