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日期:2016-07-28 12:12
- 浏览次数:
阿拉善盟统计局
2005年,盟委、行署带领全盟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围绕转移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使全盟边疆安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整体经济实力继续快速增强。全年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640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96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430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04万元,分别增5.4%、25.0%和2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6787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为3319美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55:37调整至今年的7:58:35。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是居住类价格中的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比上年上涨9.2%。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保持稳定或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7%;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2.4%。
表1 2005年各类价格指数
|
指数 (%) |
比上年上涨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0 |
1.0 |
食品 |
101.4 |
1.4 |
烟酒及用品 |
101.1 |
1.1 |
衣着 |
101.1 |
1.1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0.5 |
0.5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1.5 |
1.5 |
交通和通讯 |
97.1 |
-2.9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2 |
-0.8 |
居住 |
102.1 |
2.1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01.5 |
1.5 |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104.0 |
4.0 |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
104.7 |
4.7 |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
101.4 |
1.4 |
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
102.4 |
2.4 |
建安工程中材料价格指数 |
110.0 |
10.0 |
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全盟就业人员94043人,比上年末增加1941人,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38333人,减少2440人,第二产业23262人,增加2980人,第三产业32448人,增加14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95103万元,比上增长6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235万元,上划中央收入43868万元,分别增长50.9%和77.3%。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全年财政支出144942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林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城市维护费和抚恤社会救济费分别增长180.0%、242.7%、100.1%和55.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并未得到根本遏制,资源转换步伐缓慢,社会事业发展较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二、农 业
种植业快速增产。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7666公顷,比上年增播267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和瓜类种植面积扩大,以油料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3.3:2.3:1调整为4.8:3.5:1。随着播种面积增加和单产的提高,产量迅速增大,全年粮食总产量104852吨,比上年增产19366吨,增长22.7%;药材1684吨,增644吨,增长61.9%;瓜类66245吨,增25164吨,增长61.3%;而油料、棉花和蔬菜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表2 2005主要农产品产量
畜牧业生产下降。2005年我盟搬迁转移牧民864户2603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09.18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减少9.3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66.37万头(只),占存栏总头数的79.53%。牲畜出栏54.64万头(只),出栏率25.04 %。全年肉类总产量13932吨,增产335吨;羊毛产量816吨,羊绒产量316吨, 分别减产216 吨和 9 吨。
表3 牲畜存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
林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879公顷,比上年增加4105公顷,增长46.8%。其中:人工造林面积66公顷,比上年减少3681公顷;飞播造林面积12813公顷,比上年增加778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6万公顷,增长5.2%。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7.38万千瓦,增长3.64%,农牧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929吨, 增 48.17 %,农牧区用电量7465万千瓦小时,增29.4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3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3千公顷。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4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283905万元,增长24.1 %,主要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增幅较高的有生铁、石墨及炭素制品、洗煤和黄金,调减幅度较快的有水泥、水泥熟料、焦炭和无毛绒。
表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5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8835万元,增31.6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3.13,比上年提高10.70个百分点。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9802万元,比上年增3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8552万元,比上年增50.1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51258万元,更新改造投资69574万元,分别增长49.90%和25.80%。投资重点向生产领域转移。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2114万元,比上年增长61.35%;第二产业投资454021万元,比上年增长89.77%;第三产业投资202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52:45调整到今年的2:68:30。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62万元,比上年增13.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6%。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6577万元,县以下零售额29985万元,分别增14.9%和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289万元,餐饮业零售额30095万元,分别增15.9%和6.3%。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3566万美元,比上年增36.8%。其中:出口额2130万美元,进口额1436万美元,分别增33.8%和41.6%。主要出口商品有金属钠、铁合金、草酸、金属镁等。策口口岸进口原煤185.4万吨,增19.6%。全盟实际利用外资金301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9.1倍。
旅游业继续发展。年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其中:入境旅游 1.23万人次,过夜旅游 4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3亿元,比上年增39.7 %。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38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9.5%。2005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00万人,货运量9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7.3%和17.7 %;客运周转量40006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18964万吨公里,分别增30.9 %和76.7%。年未公路总里程达42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公里,一级路85公里。公路桥梁155座,3853米,全盟35个苏木镇全部通路。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45354辆,其中私人34120辆。
邮电通讯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330万元,比上年增34.8%。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63万门;无线市话40629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058户,降6.3%;移动电话用户76981户,增10.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513户,全盟电话普及率达7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部/百人。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2005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9246万元,比年初增加109707万元,增长27.5%。其中:企业存款119976 万元,储蓄存款 313000万元,分别增长42.3%和21.0%。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0580万元,比年初增加55521万元,增长14.4%。其中:短期贷款270213 万元,中长期贷款129088万元,分别增长41.8%和11.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95409 万元,现金支出1682297万元,分别增长24.8%和21.5%,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86887万元,比上年下降18.5%。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459万元,比上年增1.6%。其中:财产险3431 万元,降7.9%,人寿险5028万元,增9.4%;全年保险业赔付额1496万元,比上年下降3.2 %。其中:财产险1200万元,下降4.4%;寿险296万元,增1.7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盟共有各类学校69所,招生9869 人,在校学生33450人,毕业生9476人。其中:普通中学19 所,招生4195人,在校学生14035 人,毕业生3765人;小学34所,招生2177人,在校学生13074人,毕业生2495人;幼儿园11所,招生754人,在校学生2151人,毕业生776人,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年内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24%,初中控制在1.25%,素质教育稳步推动,教育教人,本科录取率26.4%。专科录取率54.6%,专本科录取率为81%。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科技产业化发展“5123”工程重点扶持了三个主导产业、六个科技产业化基地和六个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效果明显。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257万元,年内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其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种籽基地建设及环境教育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国际合作项目;“AE型乳化炸药、粉状乳化炸药”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空间诱变梭梭、肉苁蓉的遗传学基础及重要优良品质相关基因克隆”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阿右旗羊粪沼气池建设”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列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7项。其中:“阿拉善锁阳的功效筛选及功能性产品开发”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工业攻关计划项目;阿右旗10万只羔羊育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科技工作试点旗县项目;“沙芥人工种植加工”项目被列入自治区民族基动金计划项目;“阿拉善盟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科技人员培训”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盟市科技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阿右旗农牧区羊粪沼气池建设”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农业和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盟级科技项目17项。投入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197万元。全年授权专利1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419万元,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盟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台37座,调频发射台3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1225座,微波站22个,拥有公共图书馆4 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 个,文化站39个,广播覆盖人口17.68万人,覆盖率达88.7 %,电视覆盖人口17.88万人,覆盖率达89.7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3万户,图书馆藏书12.4万册。全年出版报纸 185.2万份,其中:《阿拉善报》168.46万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16.74 万份。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一类卫生机构71所,病床830张,卫生技术人员1417人,执业医师654人,执业助理医师115人,注册护士366人,;二类卫生机构(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00所,拥有执业医师98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三类卫生机构(村、嘎查卫生室)173个,拥有乡村医生182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全社会参加体育锻炼健身活动人数18万人(次),体育人口比例达41.0%;全盟体育健儿在重大竞赛中获奖牌34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6 枚,其他奖牌18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7个,总面积242.9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个。全盟拥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28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49.3%;拥有工业废气治理设施60套,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0009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441吨,工业粉尘去除量6612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962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4.8%.生活污水排放量250万吨。其中:COD排放量2497吨,氨氮排放量287吨,生活及其他SO排放量1893吨,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797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年末全盟总人口212000人,比上年增加1500人。其中:女性103891人,全年出生人口2049人,出生率9.70‰,死亡人数1046人,死亡率4.95‰,人口自然增长率4.75‰。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1元,比上年增加1373元,增长1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97元,比上年增加483元,增长14.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8.7%;农牧区为38.5%。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表5 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6964人,比上年增加254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587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92名,为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592.1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2433人。年内全盟用于助孤、助残、助学、助医和扶贫帮困的各类捐助款物10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379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3334人,共投入城乡低保资金1116万元,重点优扶对象491人,发放抚恤和安置资金282万元,发放救灾资金430万元,累计救济人数11323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4个,床位165张,收养人数115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86万元。